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肝癌早期可通过血清甲胎蛋白检测、肝脏超声检查、增强CT/MRI扫描、慢性肝病定期监测、高危人群筛查五种方式发现。早期肝癌通常无明显症状,及时筛查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血清甲胎蛋白是肝癌特异性肿瘤标志物,70%肝癌患者会出现升高。建议慢性乙肝/丙肝感染者每6个月检测一次,数值超过400μg/L需高度警惕。该检测联合影像学检查可显著提高早期诊断率,但需注意妊娠、活动性肝炎等也可能导致假阳性。
腹部超声作为无创首选筛查手段,能发现直径1厘米以上的肝脏占位。肝硬化患者应每3-6个月接受检查,特征性表现包括低回声结节伴"快进快出"血流信号。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还可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对肝癌风险分层具有重要价值。
增强CT或MRI可清晰显示肝癌特征性强化方式,诊断准确率达90%以上。动态增强扫描中典型表现为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快速消退。适用于超声发现可疑结节或甲胎蛋白持续升高者,能检出直径0.5厘米的微小病灶。
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硬化患者属于肝癌极高危人群。建议每3个月进行肝功能、病毒载量检测,每6个月联合甲胎蛋白与超声检查。合并门静脉高压或Child-Pugh分级B/C级患者,需缩短监测间隔至3个月。
40岁以上男性、有肝癌家族史、长期酗酒或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应建立筛查档案。推荐采用肝癌风险评估模型如aMAP评分进行分层管理,评分≥50分者需进入强化监测流程。
保持均衡饮食对肝脏保护至关重要,建议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和优质蛋白摄入,限制腌制食品及酒精。规律进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累计150分钟以上。肝硬化患者需严格控制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在1.2-1.5克/公斤体重,避免剧烈运动诱发消化道出血。所有慢性肝病患者均应接种甲型、乙型肝炎疫苗,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保持规律作息以减轻肝脏代谢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