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儿童急性脑膜炎主要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以及非感染性因素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非感染因素可能涉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药物反应。
肠道病毒、腮腺炎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是病毒性脑膜炎的主要病原体。病毒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进入体内,经血脑屏障侵犯脑膜,引发炎症反应。典型表现为发热、头痛和颈部僵硬,多数病例症状较轻,可通过支持治疗缓解。
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是细菌性脑膜炎的三大致病菌。细菌通过鼻咽部定植后侵入血流,最终突破血脑屏障。这类感染进展迅速,可能出现高热、喷射性呕吐和意识障碍,需紧急抗生素治疗。
新型隐球菌和组织胞浆菌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儿童。真菌经呼吸道吸入后形成肺部病灶,继而血行播散至中枢神经系统。起病隐匿但危害严重,表现为持续低热和渐进性头痛,需长期抗真菌药物治疗。
广州管圆线虫和弓形虫可通过食用未煮熟食物或接触猫粪传播。寄生虫幼虫移行至脑部后引发嗜酸性粒细胞性脑膜炎,特征性症状包括皮肤感觉异常和脑脊液嗜酸细胞增多,需特定驱虫药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疾病可能诱发无菌性脑膜炎,某些非甾体抗炎药和疫苗接种也可能引起类似反应。这类病例脑脊液检查显示细胞数增多但培养阴性,需针对原发病进行免疫调节治疗。
预防儿童急性脑膜炎需重视疫苗接种,包括流感嗜血杆菌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出现持续发热、呕吐或精神萎靡时应立即就医,确诊后需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恢复期保证充足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有助于神经系统修复,避免剧烈运动直至完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