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乃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风湿免疫科
痛风急性发作时可通过药物镇痛、局部冷敷、抬高患肢、严格忌口及充分休息快速缓解症状。常用方法包括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三类药物干预,配合物理措施和生活调整。
急性痛风首选秋水仙碱抑制炎症反应,起效快但需注意腹泻等副作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依托考昔可减轻关节红肿热痛,胃肠功能不佳者建议选择COX-2抑制剂。严重发作时短期使用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需严格遵医嘱控制疗程。
发作24小时内用冰袋包裹毛巾冷敷患处,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低温能收缩血管减少炎性物质渗出,降低神经末梢敏感度,但避免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慢性期或关节损伤者禁用此法。
平卧时将疼痛关节垫高15-20厘米,利用重力促进静脉回流,减轻关节腔内压力。足部痛风建议穿戴宽松拖鞋,避免被子压迫。配合踝泵运动每2小时屈伸10次,预防血栓形成。
立即禁食动物内脏、浓肉汤、海鲜等高嘌呤食物,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促进尿酸排泄。可适量饮用低脂牛奶或苏打水中和尿酸,但避免含糖饮料及酒精,尤其啤酒会抑制尿酸代谢。
急性期关节需完全制动,减少尿酸盐结晶对滑膜的机械刺激。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活动,初期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诱发炎症反应加重。
痛风发作期间建议选择冬瓜、黄瓜等利尿蔬菜,配合燕麦、红薯等低嘌呤主食。缓解期可进行快走、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长期管理需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需同步控制基础疾病。夜间突发剧痛应立即就医,排除关节感染或骨折等急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