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为什么会高

孟莉 主任医师

孟莉主任医师 北京天坛医院  血液内科

血小板升高可能由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因素引起,主要有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缺铁性贫血、慢性炎症、骨髓增殖性肿瘤、脾切除术后等原因。

1、反应性血小板增多:

感染、创伤或手术后机体产生的应激反应可刺激骨髓释放更多血小板。这种继发性增多通常伴随原发病症状,如发热或局部红肿,血小板计数一般不超过1000×10⁹/L。控制原发病后血小板水平多能自行恢复。

2、缺铁性贫血:

铁缺乏时红细胞生成减少会反馈性刺激巨核细胞增殖,导致血小板代偿性增加。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异食癖等贫血症状,血清铁蛋白检测可确诊。补铁治疗2-3周后血小板计数逐渐回落。

3、慢性炎症:

类风湿关节炎、结核病等慢性炎症性疾病会持续产生白细胞介素-6等炎性因子,促进血小板生成。这类患者常伴关节肿痛、低热等表现,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抗炎治疗。

4、骨髓增殖性肿瘤: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骨髓克隆性疾病会导致血小板自主性增殖。患者可能出现血栓或出血倾向,JAK2基因检测有助于诊断。需采用羟基脲等细胞减数药物治疗。

5、脾切除术后:

脾脏是血小板破坏的主要场所,脾切除后血小板失去正常清除途径,计数可升高至1000×10⁹/L以上。这种状态通常持续2-3个月,需密切监测预防血栓形成,必要时进行抗凝治疗。

发现血小板升高时应完善血涂片、骨髓穿刺等检查明确病因。日常需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脱水导致血液浓缩;适量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但血小板计数超过450×10⁹/L时应避免剧烈运动;饮食注意补充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限制高脂高糖食物。定期监测血常规变化,若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血栓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