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莉主任医师 北京天坛医院 血液内科
血小板压积0.31正常范围0.11-0.28轻度偏高通常不严重,可能由血液浓缩、缺铁性贫血、炎症反应、骨髓增生性疾病或药物因素引起。
脱水、剧烈运动或长时间未饮水可能导致血液浓缩,使血小板相对增多。此时无需特殊治疗,补充水分后指标可恢复正常。伴随症状包括口渴、尿量减少。
铁缺乏时骨髓代偿性增生可导致血小板升高。需通过血清铁蛋白检测确诊,治疗包括琥珀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等补铁药物,伴随乏力、苍白等贫血症状。
细菌或病毒感染会刺激血小板生成,常见于呼吸道感染、牙周炎等。控制感染后指标可下降,需治疗原发病,伴随发热、局部红肿等症状。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骨髓增殖性疾病需骨髓穿刺确诊,可能需羟基脲或干扰素治疗。此类情况较少见,伴随血栓倾向或出血表现。
糖皮质激素、促血小板生成素等药物可能引起一过性升高,停药后复查指标。需结合用药史判断,通常无伴随症状。
建议日常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避免长时间高温环境;增加动物肝脏、红肉等富铁食物摄入;定期复查血常规。若持续升高或出现头痛、肢体麻木等症状,需排查骨髓增殖性疾病。轻度异常无需过度焦虑,但需结合其他血常规指标如血小板计数、平均体积综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