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治疗通常用于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时,主要与口服药失效、胰岛功能衰退、急性并发症、手术应激、妊娠期需求等因素有关。
磺脲类等促泌剂长期使用可能出现继发性失效,表现为药物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能力下降。此时需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及时启动基础胰岛素补充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等中长效制剂。
2型糖尿病随病程进展会出现β细胞功能进行性下降,C肽检测可辅助判断。当空腹C肽<0.4nmol/L或餐后<0.8nmol/L时,提示需要外源性胰岛素替代治疗,通常采用基础+餐时胰岛素方案。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高血糖状态需紧急胰岛素治疗。此时口服药无法快速纠正代谢紊乱,静脉胰岛素能有效抑制酮体生成,治疗期间需每小时监测血糖调整用量。
围手术期血糖波动显著增加感染风险。根据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大中型手术前应将口服药转换为胰岛素,术中采用葡萄糖-胰岛素-钾极化液维持血糖在7-10mmol/L。
妊娠期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妊娠需严格控糖。胰岛素不通过胎盘屏障,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等速效类似物可安全用于餐后血糖管理,避免口服药潜在的致畸风险。
联合治疗期间需规律监测七点血糖谱,根据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剂量。建议每日保持30分钟以上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饮食采用低升糖指数搭配,每餐主食控制在75-100克生重,优先选择全谷物和杂豆类。注意预防夜间低血糖,睡前血糖低于5.6mmol/L时应适量加餐。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和肝肾功,及时与内分泌科医生沟通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