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恶性黑色素瘤的转移途径主要有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局部浸润转移、种植转移和神经周围浸润转移五种方式。
恶性黑色素瘤最常见的转移途径是淋巴转移。肿瘤细胞首先侵入邻近的淋巴管,随后沿淋巴管扩散至区域淋巴结。早期可能表现为单个淋巴结肿大,晚期可形成多个淋巴结融合的转移灶。腋窝、腹股沟和颈部是皮肤黑色素瘤淋巴转移的常见部位。
血行转移是恶性黑色素瘤远处扩散的主要方式。肿瘤细胞侵入血管后,可通过血液循环转移至全身各器官,最常见于肺、肝、脑和骨骼。血行转移通常提示疾病已进入晚期,预后较差。
肿瘤细胞可向周围组织直接浸润生长,表现为原发灶周围出现卫星结节或移行转移。这种转移方式常见于原发灶未完全切除或复发的情况,可导致局部皮肤广泛受累。
手术操作或外伤可能导致肿瘤细胞脱落并种植于其他部位。这种转移方式相对少见,但可导致手术切口周围或创伤部位出现新的病灶。
恶性黑色素瘤具有沿神经周围间隙扩散的特性,可导致神经浸润和神经周围转移。这种转移方式常见于头颈部和肢端的黑色素瘤,可表现为神经痛或感觉异常。
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应定期进行全身检查,包括皮肤自查和影像学检查。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避免过度日晒,使用防晒产品可降低新发风险。出现不明原因体重下降、持续性疼痛或新发皮肤病变时应及时就医。早期发现转移灶对改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建议高危患者每3-6个月进行专业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