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药物流产需在医生严格指导下进行,常用方案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规范用药可达到90%以上的完全流产率,但存在子宫出血、感染等风险,必须在具备急救条件的医疗机构使用。
作为孕激素受体拮抗剂,米非司酮能阻断孕酮活性导致蜕膜坏死。通常在医生监督下空腹服用,用药后需观察妊娠物排出情况。该药物可能引起恶心、下腹痛等反应,严重过敏者禁用。
前列腺素类药物可增强子宫收缩促进胚胎排出,需在服用米非司酮36-48小时后使用。常见副作用包括腹泻、发热,心血管疾病患者慎用。用药后需留院观察4-6小时确认妊娠组织完全排出。
对于出血量较大者,医生可能联合使用缩宫素注射液加强宫缩。该药物需静脉给药,能有效减少流产后出血量,但需监测血压变化,避免水中毒等并发症。
多西环素或甲硝唑常作为预防性用药,可降低宫腔感染风险。需完成全程用药,避免耐药性产生。用药期间禁止饮酒,肝功能异常者需调整剂量。
益母草颗粒等中成药可促进子宫复旧,但不可替代西药终止妊娠。服用需与西药间隔2小时,阴虚血热体质者慎用。中药成分复杂,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药物流产后需卧床休息2-3天,1个月内禁止盆浴及性生活。每日观察出血量,出血超过月经量或持续3周未净需立即就诊。建议摄入高铁食物如猪肝、菠菜,配合适量步行促进宫腔积血排出。流产后2周需超声复查确认无残留,6个月内做好避孕措施。出现发热、剧烈腹痛等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到妇产科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