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杰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神经外科
老人接受开颅手术存在一定风险,需综合评估身体状况、基础疾病及手术必要性。主要风险包括麻醉耐受性下降、术后感染概率升高、颅内出血风险增加、认知功能障碍及基础疾病恶化等。开颅手术风险与患者年龄、术前健康状况、手术复杂程度密切相关,需神经外科团队多学科协作评估。
老年患者器官功能衰退导致麻醉药物代谢能力降低,易出现血压波动、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术前需完善心肺功能评估,麻醉医师会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椎管内麻醉或全身麻醉,术中采用有创血压监测和脑氧饱和度监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的患者需特别警惕呼吸抑制和心肌缺血风险。
老年人免疫功能减退使手术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概率显著增加。开颅术后可能发生脑膜炎、脑脓肿等严重感染,需预防性使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会进一步增加感染风险,术后需加强切口护理和呼吸道管理,监测体温和炎症指标变化。
老年患者脑血管脆性增加,术中止血困难及术后再出血风险较高。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者需术前停药,但可能增加血栓形成风险。术后需密切监测意识状态和瞳孔变化,必要时进行CT复查,严重出血需甘露醇脱水降压或二次手术清除血肿。
开颅手术创伤可能诱发或加重老年痴呆症状,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定向力障碍和精神行为异常。术前存在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风险更高,术中应避免低血压和低氧血症。术后早期进行认知康复训练,可酌情使用多奈哌齐等改善认知功能的药物。
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手术应激可能导致原有疾病控制失衡。围手术期需调整降压药和降糖药用量,监测电解质和肾功能。心功能不全患者术中输液速度需严格控制,术后警惕心力衰竭和肺水肿发生。
老年患者开颅术后需加强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促进伤口愈合,吞咽功能障碍者需鼻饲营养。康复期应循序渐进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预防深静脉血栓和压疮。家属需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肢体活动和二便情况,定期复查头颅CT评估手术效果。术后三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和情绪激动,按医嘱服用抗癫痫药物预防癫痫发作。出现头痛呕吐、肢体无力等异常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