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胸外科
上吐下泻浑身疼可能与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病毒性感染、细菌性痢疾、中暑等原因有关。这些情况通常由病原体感染、饮食不当、环境因素等引起,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急性胃肠炎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常见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患者会出现呕吐、腹泻、腹部绞痛等症状,部分伴随低热或浑身肌肉酸痛。治疗以补液防止脱水为主,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避免进食油腻刺激性食物,注意腹部保暖。
食用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污染的食物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症状包括剧烈呕吐、水样腹泻、全身乏力疼痛,严重时出现脱水或电解质紊乱。需立即停止摄入可疑食物,轻症者可服用盐酸小檗碱片、诺氟沙星胶囊等抗菌药物,严重者需静脉补液治疗。发病期间建议食用米汤、稀粥等流质食物。
流感病毒、肠道病毒等感染除呼吸道症状外,也可能引发胃肠反应。典型表现为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伴恶心呕吐或腹泻。可检测血常规鉴别病毒或细菌感染,对症使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保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
志贺菌感染引起的细菌性痢疾会出现脓血便、里急后重感,伴随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寒战、四肢酸痛。确诊需进行粪便培养,治疗首选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患者餐具需单独消毒,便后严格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高温环境下大量出汗导致水电解质丢失,可能引发热痉挛或热衰竭。除头晕恶心外,严重时可出现喷射状呕吐、腹泻及全身肌肉抽搐。需迅速转移至阴凉处,补充含盐水分,重度中暑需静脉输注生理盐水。夏季户外活动应避开正午高温时段。
出现上吐下泻伴浑身疼痛症状时,建议记录呕吐物及大便性状、次数,测量体温变化。发病初期可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溶液,避免进食牛奶、豆类等产气食物。若症状持续超过24小时无缓解,或出现意识模糊、尿量减少、血便等严重表现,须立即就医进行血常规、粪便检测等检查。日常注意饮食卫生,生熟食材分开处理,冰箱冷藏食物不宜存放超过3天。外出就餐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餐厅,饭前便后规范洗手可有效预防多数消化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