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副主任医师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男科
前列腺炎可能由细菌感染、长期久坐、辛辣饮食、尿液反流、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
细菌通过尿道逆行感染是前列腺炎常见病因,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等病原体可引发急性或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可能出现尿频尿急、会阴部胀痛等症状。治疗需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钠、阿奇霉素等。
长时间保持坐姿会压迫前列腺,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前列腺液淤积可能诱发无菌性炎症。司机、办公室职员等职业人群发病率较高。建议每小时起身活动,配合温水坐浴改善循环。
过量摄入辣椒、酒精等刺激性食物会使前列腺充血水肿,降低局部抵抗力。这类非感染性炎症通常表现为骨盆区域隐痛。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西红柿、南瓜子等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有助于缓解症状。
排尿时膀胱压力异常可能导致尿液逆流至前列腺导管,化学刺激引发炎症反应。这种情况多伴有排尿不畅、尿线分叉等表现。可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明确诊断,必要时采用α受体阻滞剂改善排尿功能。
自身免疫反应异常可能导致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这类患者前列腺液中白细胞升高但细菌培养阴性。症状包括持续骨盆不适、性功能障碍等。调节免疫功能的药物如塞来昔布可能有一定效果。
预防前列腺炎需保持规律作息,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促进排尿,避免憋尿和过度劳累。适度进行深蹲、快走等运动可增强盆底肌肉力量。出现排尿异常或持续疼痛时,应及时到泌尿外科就诊,通过前列腺液检查、超声等明确诊断。治疗期间应禁止饮酒和骑行运动,配偶需同步检查排除交叉感染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