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抑郁症患者出现失眠主要与神经递质紊乱、过度思虑、生物钟失调、躯体不适及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抑郁症相关的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或睡眠浅,可能加重情绪低落和疲劳感。
抑郁症患者大脑中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水平异常,这些物质同时参与睡眠调节。五羟色胺不足会影响褪黑素合成,导致入睡困难;去甲肾上腺素过度活跃则可能造成睡眠维持障碍。部分抗抑郁药物通过调节这些递质改善睡眠,但初期用药可能暂时加重失眠。
抑郁症患者常陷入负面思维循环,夜间安静环境更易引发反复回想不愉快经历或过度担忧未来。这种心理性亢奋状态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使身体处于警觉状态,抑制睡眠所需的放松感。认知行为治疗中针对反刍思维的训练有助于打破这种恶性循环。
抑郁症患者下丘脑视交叉上核功能可能异常,导致昼夜节律相位延迟。表现为夜间褪黑素分泌高峰推迟、晨间皮质醇水平升高异常。光照疗法通过调节生物钟可改善此类失眠,保持固定作息时间也有助于重建规律睡眠周期。
抑郁症常伴随不明原因的躯体症状如头痛、胃肠不适或慢性疼痛,这些不适在夜间可能更为明显。疼痛刺激通过激活觉醒系统干扰睡眠连续性,而睡眠不足又会降低疼痛阈值形成恶性循环。针对原发病的治疗配合放松训练可缓解此类失眠。
部分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初期可能引起激越、多梦等反应,尤其服药时间过晚时更明显。而镇静类抗抑郁药突然停用可能导致反跳性失眠。医生通常会根据药物半衰期调整给药时间,或联用短效助眠药物过渡。
抑郁症患者改善失眠需综合干预。日间保持适度户外活动接触自然光,避免午睡过长;睡前两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和使用电子设备,可尝试温水泡脚或轻柔音乐放松。卧室环境保持黑暗安静,床垫软硬适中。饮食方面晚餐不宜过饱,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若失眠持续加重需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切勿自行服用安眠药物。建立规律的睡眠觉醒周期对抑郁症康复具有重要作用,家属应协助记录睡眠日记供医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