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克强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泌尿外科
黑色尿液可能由饮食因素、药物影响、溶血性疾病、肝胆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黑色尿液通常提示存在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或代谢产物异常,需结合伴随症状判断具体病因。
摄入大量黑莓、甜菜根等深色食物可能导致尿液暂时性变黑。这类食物含天然色素经肾脏代谢后排出,通常无其他不适症状,停止食用后尿液颜色可在24小时内恢复正常。长期饮用浓茶或可乐也可能导致尿色加深,但多呈褐色而非纯黑色。
服用铁剂、甲硝唑、左旋多巴等药物时,其代谢产物可使尿液呈暗黑色。抗疟药伯氨喹可能导致溶血而出现酱油色尿。药物性尿色改变通常与用药时间相关,停药后逐渐消失,但若伴随发热或腰痛需警惕药物性肝肾损伤。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蚕豆病等溶血性疾病时,大量血红蛋白经肾脏滤出形成血红蛋白尿。尿液静置后可能出现分层现象,常伴有贫血、黄疸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清游离血红蛋白升高,尿隐血阳性但镜检无红细胞。
胆道梗阻或严重肝病时,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尿胆原升高,尿液可呈浓茶色甚至黑褐色。常见于胆总管结石、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等疾病,多伴有皮肤瘙痒、陶土样便等表现。血液检查可见直接胆红素显著升高。
膀胱或输尿管黑色素瘤、陈旧性血尿等可引起真性黑尿。黑色素瘤患者的尿液静置后可能出现黑色沉淀,尿液中可检出黑色素颗粒。尿路感染继发的卟啉尿症也可导致尿液颜色异常,需通过尿卟啉检测确诊。
出现黑色尿液时应记录饮食及用药史,观察是否伴有发热、腹痛等其他症状。建议保留尿液样本就医检测,进行尿常规、尿沉渣、血液生化等检查。避免剧烈运动及摄入可疑食物,每日保持1500-2000毫升饮水量促进代谢。若确诊为病理性因素,需严格遵医嘱治疗原发病,定期复查尿液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