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足的发病原因主要有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周围神经病变、下肢血管病变、足部感染、足部畸形等因素。
持续高血糖状态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和微循环障碍,这是糖尿病足发生的病理基础。高血糖环境促使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形成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这种代谢紊乱状态可持续数年,最终引发足部组织缺血缺氧。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感觉神经病变使患者对疼痛、温度和压力刺激不敏感,容易忽视足部微小创伤。运动神经病变导致足部肌肉萎缩,改变足部生物力学结构。自主神经病变则造成皮肤干燥皲裂,增加感染风险。
糖尿病引起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表现为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和腓动脉等中小动脉狭窄或闭塞。血管病变导致足部血流灌注不足,组织修复能力下降。同时侧支循环建立不良,使得足部在创伤后难以愈合。
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受损,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足部微小创伤如修剪趾甲不当、鞋子摩擦等可成为感染入口。常见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革兰阴性菌,严重时可发展为骨髓炎。
长期糖尿病可导致夏科关节病和锤状趾等足部畸形。这些结构异常改变足部压力分布,在行走时形成异常受力点。持续机械刺激可造成胼胝形成和皮下出血,最终发展为慢性溃疡。
糖尿病足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每日检查双足有无破损或异常,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选择宽松舒适的鞋袜,避免赤足行走。出现足部红肿、疼痛或皮肤破损时应及时就医。戒烟限酒,适度运动改善下肢血液循环。营养均衡饮食,保证优质蛋白摄入促进伤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