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淤积的症状有哪些

李涛 主任医师

李涛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胆汁淤积的症状主要有皮肤瘙痒、黄疸、尿色加深、粪便颜色变浅、脂肪泻等。胆汁淤积是指胆汁生成或排泄障碍,导致胆汁成分在血液中积聚,可能由肝炎、胆管结石、药物损伤等多种原因引起。

1、皮肤瘙痒

胆汁淤积时,胆汁酸沉积在皮肤真皮层,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瘙痒。瘙痒多从手掌、足底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夜间尤为明显。患者可能因抓挠出现皮肤抓痕或继发感染。这种瘙痒与普通皮肤病不同,使用抗组胺药物效果有限。

2、黄疸

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皮肤、巩膜黄染,通常伴随尿液呈浓茶色。黄疸程度与胆汁淤积持续时间相关,长期淤积可能使皮肤呈现黄绿色。新生儿胆汁淤积性黄疸需与生理性黄疸鉴别,持续两周未消退应就医。

3、尿色加深

结合胆红素经肾脏排泄使尿液颜色加深,呈现啤酒色或酱油色。尿胆原检测呈阳性,与肝细胞性黄疸不同,胆汁淤积时尿胆原可能减少或消失。观察尿色变化有助于判断病情进展。

4、粪便颜色变浅

胆汁进入肠道减少导致粪胆素生成不足,粪便呈陶土色或灰白色。可能伴有粪便松散、油腻,浮于水面。婴幼儿胆汁淤积时白陶土样便是重要预警信号,需警惕胆道闭锁等先天性疾病。

5、脂肪泻

胆汁缺乏影响脂肪乳化吸收,出现恶臭油腻便,排便次数增多。长期脂肪泻可能导致脂溶性维生素缺乏,表现为夜盲症、出血倾向或骨质疏松。严重时出现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等全身症状。

出现胆汁淤积症状应限制高脂饮食,避免酒精和肝毒性药物。适量补充维生素A、D、E、K等脂溶性维生素,选择易消化的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胸肉。建议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如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等。急性发作伴发热、腹痛需警惕胆管炎,应立即就医。慢性胆汁淤积患者需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等利胆药物,必要时行内镜或手术治疗解除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