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老年人甲亢的主要病因包括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毒性多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碘摄入过量以及垂体促甲状腺激素腺瘤等。甲亢在老年人群中可能表现为心悸、体重下降、乏力等症状,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是老年人甲亢最常见的病因,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产生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持续刺激甲状腺激素合成与分泌。老年患者可能出现心律失常、骨质疏松等并发症。治疗可采用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或放射性碘治疗。严重者需甲状腺切除术。
毒性多结节性甲状腺肿多见于长期存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老年人。甲状腺组织内多个结节自主分泌过量甲状腺激素,不受垂体调节。患者可能出现颈部肿大、吞咽困难等症状。治疗可选择放射性碘治疗或手术切除。抗甲状腺药物如丙硫氧嘧啶可用于术前准备。
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是甲状腺内单个结节自主分泌甲状腺激素所致。老年患者症状可能较轻,以心血管表现为主。诊断依赖甲状腺核素扫描显示热结节。治疗通常采用手术切除或放射性碘治疗。术后需监测甲状腺功能,必要时补充甲状腺激素。
老年人长期过量摄入含碘药物或造影剂可能诱发碘致甲亢,尤其在有潜在甲状腺疾病基础上更易发生。表现为甲状腺毒症症状,但无突眼等Graves病特征。治疗需停用含碘制剂,多数病例可自行缓解。严重者可短期使用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
垂体促甲状腺激素腺瘤罕见,可导致继发性甲亢。老年人可能以视力障碍、头痛为首发症状。实验室检查显示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不适当升高。治疗需手术切除垂体瘤,必要时辅以放射治疗。术后需长期随访垂体功能,及时纠正激素缺乏。
老年甲亢患者日常应注意低碘饮食,避免海带、紫菜等高碘食物。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按医嘱规范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出现心慌、手抖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复诊。同时需关注骨质疏松预防,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