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因人而异,早期干预通常预后较好,但伴随肠化生或异型增生时治疗难度增加。治疗效果主要与病变程度、病因控制、随访依从性等因素相关。
单纯胃黏膜萎缩无并发症时,通过规范治疗可延缓进展。胃酸分泌功能尚存者,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胃黏膜保护剂效果显著。伴有轻度肠化生者需定期胃镜监测,中重度异型增生可能需内镜下切除。
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根除治疗后,部分萎缩可逆转。长期胆汁反流者需促动力药结合胆酸吸附剂。自身免疫性胃炎需补充维生素B12,合并贫血时需铁剂治疗。病因持续存在会导致病情反复。
常用治疗方案包括抑酸药如雷贝拉唑、黏膜修复剂如瑞巴派特、促消化剂如胰酶肠溶胶囊。伴癌前病变者可考虑叶酸制剂。中药摩罗丹对改善胃黏膜血流有一定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联合使用。
每1-2年胃镜复查必不可少,活检病理可准确评估进展。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有助于功能评估。建立症状日记记录腹痛、腹胀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忽视随访可能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戒烟限酒可降低恶变风险,避免腌制烧烤等致癌物摄入。少食多餐减轻胃负担,优先选择清蒸炖煮烹饪方式。焦虑抑郁情绪会加重症状,必要时需心理疏导。适度运动能改善胃肠蠕动功能。
萎缩性胃炎患者需长期规范管理,饮食应避免过硬过烫食物,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有助于黏膜修复,发酵乳制品可调节肠道菌群。定期监测血清营养指标,必要时补充复合维生素。保持作息规律,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出现消瘦、黑便等预警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