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障碍主要包括哪几种类型

崔界峰 副主任医师

崔界峰副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临床心理科

心理障碍主要包括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强迫及相关障碍等类型。

1、焦虑障碍

焦虑障碍以过度恐惧和焦虑为核心特征,包含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社交焦虑障碍等多种亚型。患者可能出现心悸、出汗、回避行为等生理和心理反应,病程持续可能影响社会功能。临床常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药物配合认知行为治疗。

2、抑郁障碍

抑郁障碍主要表现为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常伴随睡眠紊乱、食欲改变等症状。重性抑郁障碍具有高复发率特征,发病与遗传、神经递质失衡等因素相关。治疗需结合抗抑郁药物与心理干预,严重病例可考虑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3、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以躁狂与抑郁交替发作为特点,根据发作形式可分为I型和II型。躁狂期表现为情绪高涨、活动增多,抑郁期则呈现典型抑郁症状。心境稳定剂是基础治疗方案,需长期用药预防复发。

4、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

这类障碍以思维、感知、行为等多方面异常为特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等。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阴性症状如情感淡漠,认知症状如注意力缺陷。抗精神病药物可改善症状,社会技能训练有助于功能恢复。

5、强迫及相关障碍

强迫症以侵入性思维和重复行为为主要表现,躯体变形障碍、囤积障碍等也属此范畴。患者明知想法行为不合理却难以控制,症状消耗大量时间精力。暴露与反应预防疗法配合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效果较好。

心理障碍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均衡饮食有助于神经功能调节。家属需学习疾病知识避免不当刺激,建立支持性家庭环境。定期复诊评估病情变化,药物调整须严格遵医嘱。早期识别症状并寻求专业帮助能显著改善预后,社会歧视可能加重病情,应予以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