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控制萎缩性胃炎的发展可通过调整饮食、根除幽门螺杆菌、补充营养、规律用药及定期胃镜监测等方式干预。萎缩性胃炎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胆汁反流、免疫因素、高盐饮食及药物刺激等原因引起。
避免食用腌制、熏烤及辛辣刺激食物,减少高盐饮食对胃黏膜的损伤。适量增加新鲜蔬菜水果、优质蛋白的摄入,如西蓝花、鱼肉等,有助于修复胃黏膜。进食时需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加重胃部负担。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可通过碳13/14呼气试验确诊。根除治疗常采用四联疗法,包含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铋剂如枸橼酸铋钾,以及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完成疗程后需复查确认根除效果。
萎缩性胃炎患者常伴随胃酸分泌不足,可遵医嘱补充维生素B12、叶酸等营养素。适量摄入发酵乳制品如酸奶有助于改善肠道菌群。对于黏膜修复,可考虑补充锌、硒等微量元素,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根据症状可短期使用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或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对于伴肠化生或异型增生者,可能需使用叶酸、维生素E等药物干预。禁止自行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避免加重胃黏膜损伤。
建议每1-2年进行胃镜及病理检查,尤其伴有肠化生或异型增生时需缩短随访间隔。监测中若发现进展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可能需内镜下黏膜切除等治疗。日常需记录症状变化并及时反馈给
萎缩性胃炎患者需严格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与情绪稳定。可尝试少食多餐,避免空腹食用酸性食物。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胃肠蠕动。若出现持续上腹痛、消瘦或黑便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排查癌变可能。日常管理需医患配合,综合干预才能有效延缓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