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不排尿的病因

侯大为 主任医师

侯大为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新生儿外科

新生儿不排尿可能由生理性脱水、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尿路感染、肾功能障碍、药物影响等原因引起。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

1、生理性脱水

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未排尿多为生理现象。母体分娩过程中胎儿可能因水分摄入不足导致暂时性尿量减少,环境温度过高或喂养不足也会加重脱水。可通过增加母乳喂养频率、保持环境温湿度适宜等方式改善,通常48小时内会恢复正常排尿。

2、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

后尿道瓣膜、输尿管闭锁等畸形会导致尿液排出受阻。可能与胚胎期输尿管芽发育异常有关,常伴随腹部包块、尿性腹水等症状。需通过超声检查确诊,轻度梗阻可行导尿术,严重者需进行尿道成形术等手术治疗。

3、尿路感染

新生儿免疫力低下易发生大肠杆菌等病原体感染。感染可导致尿道黏膜水肿堵塞尿路,表现为排尿哭闹、发热等症状。确诊需进行尿常规和尿培养检查,可遵医嘱使用头孢曲松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治疗。

4、肾功能障碍

围产期缺氧、败血症等可能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患儿除无尿外还可出现水肿、电解质紊乱,需通过血肌酐检测评估肾功能。治疗需纠正原发病,严重时需进行腹膜透析,可配合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促进肾功能恢复。

5、药物影响

产妇分娩时使用阿托品类药物可能通过胎盘抑制新生儿膀胱收缩。这类药物性尿潴留多为暂时性,可通过轻柔按摩膀胱区促进排尿,必要时导尿处理。哺乳期母亲服用利尿剂等药物也可能通过乳汁影响婴儿排尿。

家长发现新生儿超过24小时未排尿时,应立即记录喂养量、观察有无腹胀等症状。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湿巾擦拭。就医后需配合完成泌尿系统超声、尿常规等检查,严格遵医嘱进行喂养调整或药物治疗。母乳喂养期间母亲应保证每日饮水量,避免摄入咖啡因等利尿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