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通气功能的评价主要有哪些

何洁 副主任医师

何洁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呼吸内科

肺通气功能的评价指标主要有肺活量、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最大自主通气量、残气量等。

1、肺活量

肺活量是指最大吸气后尽力呼气的气量,反映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测量时受试者需深吸气后缓慢将气体完全呼出,健康成年男性约为3500毫升,女性约为2500毫升。肺活量降低常见于胸廓畸形、肺组织病变、呼吸肌无力等情况,是评估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的重要指标。

2、用力肺活量

用力肺活量指最大吸气后用最快速度用力呼出的气量,能更真实反映气道通畅程度。测试时要求受试者以爆发力快速呼气,健康人群1秒内可呼出80%以上肺活量。该指标对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价值较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用力肺活量明显下降,且呼气时间延长。

3、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是用力肺活量测定中第一秒内呼出的气体量,直接反映气道阻力变化。正常值应占用力肺活量的70%以上,当存在支气管痉挛、气道分泌物增多时该值显著降低。临床常用于支气管舒张试验,通过用药前后数值变化判断气道可逆性。

4、最大自主通气量

最大自主通气量指单位时间内以最快呼吸频率和最大幅度呼吸时的通气量,体现呼吸肌功能和肺弹性。测试时受试者需进行12秒快速深呼吸,健康成人每分钟可达100升以上。该指标下降提示存在严重通气功能障碍,常见于肺纤维化、胸膜增厚等疾病。

5、残气量

残气量指最大呼气后残留在肺内的气体量,需通过体描箱或气体稀释法测定。正常约占肺总量的25%,肺气肿患者残气量明显增加,而肺间质纤维化患者残气量减少。该指标有助于判断肺过度充气程度,评估小气道病变情况。

进行肺功能检查前应避免剧烈运动、吸烟及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穿着宽松衣物配合技师指导完成测试动作。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可定期复查肺功能监测病情进展,健康人群体检时建议每1-2年检查一次。若出现持续咳嗽、气促等症状或检测结果异常,需及时呼吸科就诊进一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