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克强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泌尿外科
尿道狭窄的病因主要有尿道损伤、尿道感染、医源性因素、先天性发育异常及尿道肿瘤等。
尿道损伤是尿道狭窄最常见的原因,多由骨盆骨折、骑跨伤等外伤导致尿道黏膜撕裂或断裂。长期留置导尿管、尿道内器械操作等也可能造成机械性损伤。损伤后局部瘢痕组织增生可逐渐形成狭窄。
淋菌性尿道炎、结核性尿道炎等反复感染会导致尿道黏膜溃疡和纤维化。炎症反复刺激使尿道壁各层组织破坏,愈合过程中胶原纤维过度沉积,最终形成管腔狭窄。慢性前列腺炎也可能波及尿道引发狭窄。
泌尿外科手术如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膀胱肿瘤切除术等可能损伤尿道。放射治疗盆腔肿瘤时,射线会引起尿道及周围组织纤维化。不当的导尿操作或长期留置导尿管也会诱发炎症性狭窄。
先天性尿道狭窄多见于男性,与胚胎期尿道皱襞融合异常有关。常见类型包括尿道外口狭窄、球部尿道狭窄等。部分患儿可能合并其他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如尿道下裂、隐睾等。
原发或转移性尿道肿瘤占位生长可直接导致管腔狭窄。肿瘤组织浸润尿道壁会引起局部纤维化反应。放疗或手术后瘢痕形成也是继发狭窄的重要因素。鳞状细胞癌是较常见的病理类型。
尿道狭窄患者需保持每日饮水量,避免尿液浓缩刺激尿道。注意会阴部清洁,防止逆行感染。排尿困难时可尝试温水坐浴缓解症状。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定期复查尿流率等检查,必要时需进行尿道扩张或成形手术。出现发热、血尿等异常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