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洲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心外科
心脏供血不足可能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桥压迫、血管痉挛、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原因引起。心脏供血不足通常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脏供血不足最常见的原因。脂质沉积在冠状动脉内壁形成斑块,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闭塞,影响心肌血液供应。长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因素可加速动脉硬化进程。患者可能出现活动后胸痛,休息后缓解的典型心绞痛症状。治疗需控制危险因素,必要时进行支架植入或搭桥手术。
心肌桥是指冠状动脉某段走行于心肌纤维下方,心脏收缩时受挤压导致血流减少。这种情况多为先天性解剖变异,常见于左前降支。剧烈运动时可能出现胸痛,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严重者可考虑β受体阻滞剂减轻心肌收缩力,或通过手术解除压迫。
冠状动脉痉挛是血管平滑肌异常收缩导致的暂时性狭窄,多发生于静息状态,与吸烟、寒冷刺激、情绪激动等因素有关。典型表现为夜间或清晨突发胸痛,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钙离子拮抗剂可有效预防痉挛发作,患者需避免诱因并戒烟。
严重贫血时血液携氧能力下降,为满足机体氧需求,心脏代偿性增加输出量,可能加重心肌缺氧。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均可导致此情况。患者除心悸气短外,还可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等表现。治疗需纠正贫血原因,补充铁剂、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
甲状腺激素过多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心肌耗氧量,导致相对性供血不足。患者常伴有多汗、消瘦、手抖等症状。抗甲状腺药物可控制激素水平,β受体阻滞剂能缓解心动过速。甲亢控制后心脏症状通常改善。
心脏供血不足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度有氧运动,避免剧烈活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出现持续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等,不可擅自调整剂量。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