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淑霞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慢性胰腺炎的病因主要有长期酗酒、胆道系统疾病、高钙血症、高脂血症、遗传因素等。慢性胰腺炎是指胰腺组织持续炎症导致不可逆损伤的疾病,早期干预可延缓病情进展。
酒精及其代谢产物直接损伤胰腺腺泡细胞,导致胰酶异常激活并引发自身消化。长期饮酒者胰腺纤维化概率显著增加,建议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戒酒是阻止疾病进展的关键措施,同时需配合低脂饮食以减少胰腺负担。
胆总管结石或狭窄可造成胰管梗阻,使胰液排出受阻引发炎症。反复发作的胆源性胰腺炎可能进展为慢性病变,表现为持续性腹痛和脂肪泻。内镜下胆道取石或手术解除梗阻可改善预后,需定期监测胰腺外分泌功能。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疾病引起血钙升高,钙离子沉积在胰管内形成蛋白栓子。这种机械性阻塞会导致胰管高压和腺泡萎缩,后期可能出现胰腺钙化。控制原发病同时需限制钙剂补充,严重者可考虑甲状旁腺切除术。
甘油三酯水平超过11.3mmol/L时,脂质微栓可能阻塞胰腺微循环。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患者更易发生胰腺炎急性发作,反复发作后转为慢性病程。降脂治疗需使用贝特类药物,急性期可通过血浆置换快速降低血脂。
PRSS1、SPINK1等基因突变会导致胰酶原过早激活或抑制机制缺陷。遗传性胰腺炎多在儿童期发病,具有家族聚集性特点。基因检测可辅助诊断,治疗以胰酶替代和疼痛管理为主,需警惕胰腺癌变风险。
慢性胰腺炎患者应严格戒酒并采用低脂高蛋白饮食,每日脂肪摄入控制在20-50克。建议分6-8次少量进食,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可补充脂溶性维生素和胰酶制剂,定期监测血糖和营养状况。出现持续腹痛、体重下降或脂肪泻加重时需及时复查CT或MRCP,晚期病例可能需要胰腺部分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