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怎么能控制

颜克强 副主任医师

颜克强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泌尿外科

尿失禁可通过盆底肌训练、膀胱训练、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控制。尿失禁通常由盆底肌松弛、膀胱过度活动、神经系统损伤、泌尿系统感染、前列腺增生等原因引起。

1、盆底肌训练

盆底肌训练有助于增强盆底肌肉力量,改善压力性尿失禁。凯格尔运动是常见的训练方法,通过收缩和放松盆底肌群来提升控尿能力。每天重复进行3-4组,每组10-15次,坚持6-8周可见效果。训练时需避免腹部和腿部肌肉代偿发力,确保动作准确。盆底肌训练对产后女性及老年患者尤为适用。

2、膀胱训练

膀胱训练通过延长排尿间隔时间,帮助恢复膀胱正常储尿功能。制定固定排尿时间表,初期每1-2小时排尿一次,逐渐延长至3-4小时。排尿时需集中注意力,避免匆忙。出现尿意时通过分散注意力或收缩盆底肌延迟排尿。膀胱训练适用于急迫性尿失禁患者,需持续2-3个月。

3、药物治疗

米拉贝隆缓释片可松弛膀胱逼尿肌,缓解急迫性尿失禁症状。酒石酸托特罗定片通过抑制膀胱过度活动减少尿频尿急。盐酸奥昔布宁栓适用于神经源性膀胱引起的尿失禁。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可能出现口干、便秘等副作用。药物治疗多与其他干预方式联合应用。

4、手术治疗

尿道中段悬吊术通过植入吊带加强尿道支撑,适用于重度压力性尿失禁。膀胱扩大术可增加膀胱容量,适合低顺应性膀胱患者。手术前需全面检查评估适应证,术后可能需留置导尿管1-2周。手术治疗后仍需配合康复训练巩固效果,避免复发。

5、生活方式调整

控制每日饮水量在1500-2000毫升,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限制咖啡、酒精等利尿饮品摄入。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减轻腹部压力。戒烟可减少慢性咳嗽对盆底肌的损伤。选择高膳食纤维饮食预防便秘。夜间排尿可抬高床头减少夜尿次数。

尿失禁患者应穿着透气吸湿的内裤,必要时使用成人纸尿裤。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预防尿路感染。记录排尿日记帮助医生评估病情。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增加腹压。定期复查调整治疗方案。建立规律作息时间,保持乐观心态有助于症状改善。症状加重或出现发热、血尿等情况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