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良性和恶性的区别

李延忠 主任医师

李延忠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鼻息肉良性和恶性的区别主要在于生长速度、形态特征、症状表现及病理检查结果。良性鼻息肉通常生长缓慢、表面光滑且不侵犯周围组织,而恶性鼻息肉可能表现为快速增大、表面溃烂或伴随出血。确诊需依赖病理活检。

1、生长速度

良性鼻息肉生长缓慢,病程可达数月甚至数年,患者可能仅感觉渐进性鼻塞或嗅觉减退。恶性鼻息肉可能在短期内迅速增大,数周内即可观察到明显体积变化,常伴随鼻腔压迫感或疼痛。临床观察中,良性病变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较好,而恶性病变通常无效。

2、形态特征

良性息肉多呈半透明水肿样,表面光滑带蒂,基底多位于中鼻道或筛窦区域。恶性息肉常表现为广基肿块,表面凹凸不平伴糜烂或坏死,触诊易出血。内镜下可见良性息肉血管分布规则,恶性病变血管迂曲增生,部分病例可见异常色素沉着。

3、伴随症状

良性鼻息肉常见症状为双侧鼻塞、流清水样涕及嗅觉障碍,偶有头痛。恶性鼻息肉可能引发单侧脓血性鼻涕、面部麻木或牙齿松动,晚期可出现眼球移位、复视等颅神经受累表现。恶性病变患者常有持续加重的鼻出血史,出血量通常超过良性病变。

4、影像学差异

CT检查显示良性息肉多呈低密度影,边界清晰无骨质破坏,仅见窦腔膨胀性改变。恶性息肉常伴邻近骨质侵蚀,如上颌窦内壁或筛骨垂直板破坏,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MRI检查中良性息肉T2加权像呈高信号,恶性病变信号混杂且扩散受限。

5、病理确诊

良性息肉病理可见水肿的黏膜下层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无细胞异型性。恶性息肉活检可见异常增生的上皮细胞,核分裂象增多,免疫组化检查可鉴别鳞癌、腺样囊性癌等类型。内翻性乳头状瘤等癌前病变需通过多次活检排除恶变可能。

发现鼻腔新生物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避免自行使用减充血剂造成黏膜损伤。术后患者应定期复查鼻内镜,良性息肉复发者可考虑免疫调节治疗,恶性病变需结合放化疗。日常保持鼻腔湿润,过敏体质者需控制环境过敏原,戒烟并避免接触工业粉尘。出现单侧鼻塞加重或血性分泌物时须立即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