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鹏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易饥饿可能是胃癌的表现之一,但更多与胃肠功能紊乱、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心理因素或饮食不规律有关。胃癌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若伴随体重下降、上腹不适、呕血等需高度警惕。
胃肠蠕动过快或消化吸收不良会导致易饥饿感,常见于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酸分泌异常或食物排空加速,可能伴随腹胀、反酸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多潘立酮片、复方消化酶胶囊等药物调节胃肠功能,同时需避免辛辣刺激饮食。
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供能,可能出现多食易饥症状,常伴有多饮、多尿、体重减轻。需通过血糖检测确诊,遵医嘱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格列美脲片、阿卡波糖片等降糖药物,并配合低糖饮食与规律运动。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速代谢,引发食欲亢进却体重下降,同时伴有心悸、手抖、怕热等症状。需检查甲状腺功能,确诊后可选用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抗甲状腺药物,避免摄入含碘食物。
焦虑、压力等情绪可能通过神经调节促进胃酸分泌,导致假性饥饿感,常见于神经性贪食症或长期精神紧张人群。建议通过心理咨询、正念训练缓解压力,必要时遵医嘱使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盐酸帕罗西汀片等抗焦虑药物。
长期饥饿或高糖饮食会扰乱血糖调节机制,引发餐后饥饿感。需定时定量进食,增加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摄入,如鸡蛋、燕麦等,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若调整饮食后症状持续,需排查器质性疾病。
单纯易饥饿症状与胃癌的关联性较低,但若年龄超过40岁且存在胃癌家族史、幽门螺杆菌感染等高危因素,建议完善胃镜检查。日常需保持饮食规律,避免过度节食或暴饮暴食,定期监测体重变化。出现持续消瘦、黑便、呕吐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通过胃镜及病理检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