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鹏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青少年脑瘤初期最明显的症状主要有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障碍、平衡失调和性格行为改变。脑瘤可能由遗传因素、环境暴露、病毒感染、放射线接触或基因突变等原因引起,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头痛是青少年脑瘤最常见的早期症状,通常表现为晨起加重或夜间痛醒,咳嗽或弯腰时疼痛加剧。这种头痛可能与肿瘤占位导致颅内压增高有关,常伴随喷射性呕吐。若头痛持续存在且逐渐加重,家长需警惕并及时带孩子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临床常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也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缓解疼痛。
脑瘤引起的呕吐多呈喷射状,与进食无关且反复发作,尤其在清晨空腹时更明显。这种症状源于肿瘤压迫第四脑室或延髓呕吐中枢,可能伴随视乳头水肿。家长需注意观察呕吐频率和性质变化,避免误诊为胃肠炎。医生可能建议使用甲氧氯普胺片止吐,配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减轻脑水肿。
肿瘤压迫视神经或视交叉可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或复视,表现为看书时频繁揉眼、撞到周边物体。部分患儿会出现一过性黑蒙或视物变形,这与颅内压增高引起的视乳头水肿相关。家长发现孩子视力异常时应尽快进行眼底检查和头颅MRI,临床可能使用醋酸泼尼松龙片控制炎症,配合维生素B1片营养神经。
小脑或脑干肿瘤会导致共济失调,表现为走路不稳、易跌倒、持物不准,严重时出现眼球震颤。这种平衡障碍与肿瘤影响前庭小脑通路有关,可能伴随肌张力异常。家长需做好居家防跌倒措施,医生可能推荐进行前庭康复训练,配合使用盐酸苯海索片改善震颤症状。
额叶或颞叶肿瘤可能引起情绪波动大、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等精神症状,表现为成绩骤降、暴躁或淡漠。这种改变与肿瘤压迫边缘系统相关,易被误认为青春期叛逆。家长需记录行为变化细节供医生参考,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奥氮平片控制精神症状,配合吡拉西坦片改善认知功能。
青少年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尽早就医,完善头颅CT或MRI检查。日常生活中家长需保证孩子充足睡眠,避免剧烈运动和头部碰撞,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B族。定期监测血压和瞳孔变化,记录症状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就诊时向医生详细描述病情进展。治疗期间保持积极心态,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放疗或化疗,定期复查评估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