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浑身痒一挠就起疙瘩可能与皮肤干燥、过敏反应、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等因素有关。该症状通常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色风团或丘疹,严重时可伴随肿胀或灼热感。
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时,水分流失会导致干燥性瘙痒,搔抓后易引发机械性荨麻疹,形成条索状隆起。日常需减少洗澡频率,水温控制在40℃以下,沐浴后立即涂抹含尿素或神经酰胺的保湿霜。避免使用碱性肥皂,选择温和的弱酸性清洁产品。
食物、药物或吸入性过敏原可能诱发Ⅰ型超敏反应,释放组胺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常见过敏原包括海鲜、花粉、尘螨等,表现为突发性风团伴剧烈瘙痒。可遵医嘱口服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滴剂等抗组胺药,严重时需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多与免疫异常相关,皮肤肥大细胞脱颗粒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典型症状为24小时内可消退的红色风团,反复发作超过6周。治疗需联合使用依巴斯汀片、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必要时进行过敏原筛查。
特应性皮炎患者因遗传性皮肤屏障缺陷,易受外界刺激诱发炎症反应。急性期表现为红斑、丘疹伴渗出,慢性期呈苔藓样变。局部可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他克莫司软膏,配合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控制症状。
皮肤直接接触镍合金、染发剂等致敏物质后,T淋巴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可导致瘙痒性皮疹。典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红斑、水疱,去除致敏物后使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合并感染时加用莫匹罗星软膏。
建议穿着宽松纯棉衣物,避免搔抓导致继发感染。室内湿度保持在50%-60%,饮食注意记录可疑致敏食物。若症状持续超过48小时或出现呼吸困难、面部肿胀等全身反应,需立即就医排查严重过敏反应。长期反复发作患者应进行血清IgE检测及斑贴试验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