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腊梅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艾滋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主要与生理结构差异、高危行为概率、社会文化因素、检测就医意愿及病毒传播效率等因素有关。
男性直肠黏膜较阴道黏膜更脆弱,肛交行为中微小裂口易成为病毒侵入通道。女性阴道环境具有多层鳞状上皮细胞和黏液屏障,但无保护性行为仍存在较高风险。男男性行为群体中暴露前预防用药使用率不足可能加剧传播。
静脉吸毒共用针具、商业性行为等高风险行为在男性中发生率较高。部分国家男男性行为者占新发感染超半数,性伴数量多且安全套使用率低加速传播。女性性工作者若未坚持防护也属高危群体。
传统性别角色导致男性更易主导性行为方式,部分文化默许男性多性伴现象。经济主导地位可能增加男性购买性服务概率,而女性因社会地位限制可能缺乏协商安全性行为的能力。
男性健康意识相对薄弱,出现症状后就诊延迟更常见。女性因孕检、妇科诊疗等接触医疗系统机会更多,有利于早期发现。部分男性因担心歧视回避检测,导致隐性传播持续。
精液中病毒载量通常高于阴道分泌物,暴露源差异影响感染概率。男性作为插入方在肛交中接触病毒量更大,女性接受方暴露于感染源时间更长,但总体传播效率仍存在性别差异。
预防艾滋病需针对性加强男性健康教育,推广暴露前预防用药和安全套使用,消除检测歧视。女性应通过教育提升自我保护能力,高危群体建议每3-6个月进行HIV检测。所有疑似暴露者均可考虑72小时内阻断治疗,日常避免共用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