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泌尿外科
轻微漏尿可能与盆底肌松弛、泌尿系统感染、膀胱过度活动症、激素水平变化、神经系统损伤等因素有关。轻微漏尿通常表现为咳嗽或打喷嚏时尿液不自主流出,可能与盆底肌功能减退、尿路刺激、膀胱敏感度增高等原因相关。
盆底肌松弛是轻微漏尿的常见原因,多见于产后女性或长期腹压增高人群。盆底肌群支撑力下降会导致尿道括约肌闭合不全,在腹压突然增加时出现压力性尿失禁。改善方式包括凯格尔运动增强肌力,避免提重物或长期咳嗽等增加腹压的行为。若伴随会阴坠胀感,需排除盆腔器官脱垂。
膀胱炎或尿道炎等泌尿系统感染可能引起急迫性尿失禁,表现为尿频尿急伴少量漏尿。病原体刺激膀胱黏膜敏感度升高,导致膀胱不自主收缩。常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抗菌治疗,同时需增加每日饮水量冲刷尿路。
膀胱逼尿肌异常收缩会导致尿急和漏尿,可能与神经调节异常或膀胱感觉过敏有关。典型表现为突然强烈尿意且难以控制,尿动力学检查可确诊。治疗可采用索利那新片、米拉贝隆缓释片等抑制膀胱过度活动的药物,配合定时排尿训练减少发作频率。
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导致尿道黏膜萎缩、闭合压降低,引发应力性尿失禁。雌激素缺乏使盆底结缔组织弹性减弱,尿道周围血管丛减少。局部使用雌三醇乳膏可改善黏膜状态,严重者需结合阴道哑铃训练增强盆底肌力量。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或腰椎间盘突出可能影响膀胱的神经支配,导致感觉减退和排尿控制障碍。此类漏尿多表现为无意识溢尿,需通过尿流动力学评估神经源性膀胱程度。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控制血糖或椎间盘减压,必要时采用间歇导尿管理排尿。
建议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但避免睡前大量喝水,减少咖啡因及酒精摄入以防刺激膀胱。穿着透气棉质内裤并定时排尿,练习盆底肌收缩运动每日3组每组10次。若漏尿伴随排尿疼痛、血尿或持续加重,应及时进行尿常规、泌尿系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体重超标者需控制BMI在24以下以降低腹压对盆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