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鹏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食管癌放疗后可能出现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骨髓抑制、心脏损伤、放射性皮炎等并发症。放疗是食管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但可能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一定影响。
放射性食管炎是食管癌放疗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吞咽疼痛、胸骨后烧灼感、进食困难等症状。食管黏膜在放射线作用下发生充血水肿甚至溃疡,通常出现在放疗开始后2-3周。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康复新液口服、硫糖铝混悬凝胶或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保护黏膜,同时建议进食温凉流质饮食。
放射性肺炎多发生在放疗后1-3个月,因肺部组织受到辐射损伤引起,常见症状包括咳嗽、气促、低热等。胸部CT可见照射野内肺组织出现渗出性改变。轻度病例可观察随访,症状明显者需遵医嘱使用醋酸泼尼松片、氨溴索口服溶液等药物,合并感染时需加用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
放疗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血小板或红细胞减少。表现为乏力、易感染、出血倾向等。血常规检查可明确诊断。轻度骨髓抑制可通过饮食调理改善,严重者需遵医嘱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琥珀酸亚铁片等药物,必要时输注血制品。
食管中下段肿瘤放疗可能波及心脏,引发放射性心包炎、心肌纤维化等并发症。症状包括心悸、胸闷、活动耐量下降等。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有助于诊断。治疗需遵医嘱使用辅酶Q10胶囊、曲美他嗪片等心肌营养药物,严重心包积液需心包穿刺。
放射野皮肤可能出现干燥、瘙痒、色素沉着甚至溃烂等放射性皮炎表现。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和阳光直射。轻度皮炎可使用医用射线防护喷剂,溃烂面需遵医嘱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磺胺嘧啶银乳膏等药物预防感染。
食管癌放疗后需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出现发热、持续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饮食上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软食或半流质,少量多餐避免呛咳。保持口腔清洁,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适当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但避免剧烈运动。放疗区域皮肤避免摩擦和化学刺激,外出时做好防晒措施。保持乐观心态,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