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蕾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内分泌科
中医认为糖尿病并非独立疾病,而是由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的代谢异常状态。糖尿病在中医理论中属于消渴范畴,主要与肺燥、胃热、肾虚等因素有关,治疗需整体调理而非单纯控糖。
中医将糖尿病归因于先天禀赋不足与后天失养共同作用。长期饮食不节可损伤脾胃运化功能,过食肥甘厚味易酿生内热,情志失调会引发肝郁化火,这些因素均可导致津液输布失常。消渴初期多见肺胃燥热,表现为多饮多食;中期常现气阴两虚,伴随乏力消瘦;后期则多见阴阳两虚,出现并发症。治疗强调三消分治,上消润肺清热可用消渴方,中消清胃泻火宜选玉女煎,下消滋肾温阳常取金匮肾气丸。针灸选取胰俞、脾俞等穴位调节脏腑,配合黄精、山药等药食同源之物辅助调理。
糖尿病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与平和心态,避免熬夜及情绪波动。饮食宜选择荞麦、燕麦等低升糖指数主食,搭配芹菜、苦瓜等清热食材,限制高糖高脂食物摄入。适当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有助于气血运行,但应避免空腹运动。定期监测血糖变化,出现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症状时须及时就医。中医调理需坚持三个月以上方能显效,治疗期间不可擅自停用降糖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