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主任医师 抚顺市中医院 中风科
阳陵泉是足少阳胆经的常用腧穴,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具有疏肝利胆、舒筋活络、清利湿热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肝胆疾病、下肢痿痹、胁痛、口苦等病症。
阳陵泉为胆经合穴,中医理论认为胆与肝相表里,刺激该穴位可调节肝胆气机,缓解因肝胆湿热或气滞导致的胁肋胀痛、黄疸、口苦等症状。临床常用于胆囊炎、胆石症等疾病的辅助治疗,常配合太冲、期门等穴位使用。
阳陵泉是八会穴之筋会,对下肢筋骨病症有显著疗效。针刺或按摩可改善坐骨神经痛、膝关节肿痛、下肢麻木等症状,尤其对腓总神经损伤引起的足下垂有调节作用。日常可配合承山、委中等穴位进行保健按摩。
该穴位具有清热化湿功效,适用于湿热下注引起的下肢湿疹、脚气瘙痒,以及湿热郁结导致的头痛目眩。临床常配伍阴陵泉、三阴交等穴位,通过艾灸或针刺可促进体内湿邪排出。
作为胆经重要穴位,阳陵泉能疏通少阳经气,改善偏头痛、耳鸣耳聋等少阳经循行部位的不适。对于肝胆火旺引起的失眠多梦、烦躁易怒等情志问题,配合风池、太冲等穴位可起到协同调理作用。
现代研究显示刺激阳陵泉可调节胆汁分泌,改善消化功能,对慢性胃炎有一定辅助疗效。康复医学中常用于中风后下肢运动障碍的康复训练,通过电针刺激可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恢复。
日常可通过拇指按压或艾条温和灸刺激阳陵泉,每次3-5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肝胆疾病患者可配合低脂饮食,下肢病症者建议避免久站久坐,湿热体质人群应减少辛辣油腻食物摄入。若出现持续疼痛或功能受限,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治疗,避免自行操作导致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