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重性抑郁障碍是一种以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核心症状的精神疾病,属于抑郁症的严重亚型。其诊断需满足至少两周内存在情绪低落或丧失兴趣,并伴随食欲改变、睡眠障碍、疲劳感、注意力下降、无价值感、反复出现死亡念头等症状中的五项以上。
重性抑郁障碍的发病机制涉及遗传易感性、神经递质失衡及社会心理因素等多维度交互作用。家族史阳性者患病概率显著增高,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系统功能紊乱可导致情绪调节异常。长期压力或创伤事件可能诱发大脑前额叶皮层与边缘系统功能连接异常,形成持续性病理状态。患者常伴有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部分会出现幻觉或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该疾病需与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适应障碍伴抑郁情绪等鉴别。临床评估包含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等标准化测评,结合病史采集排除甲状腺功能减退、帕金森病等器质性疾病。治疗采用药物与心理干预结合模式,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舍曲林片、帕罗西汀片等可作为一线用药,认知行为疗法能有效改善负性思维模式。对于难治性病例,经颅磁刺激或改良电休克治疗可作为备选方案。
患者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家属需警惕自伤自杀风险。建议建立包含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和社会支持网络的多学科管理团队,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注意避免酒精滥用和擅自停药,急性期症状缓解后仍需维持治疗6-12个月以防复发。若出现命令性幻听或强烈自杀意念,须立即联系危机干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