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同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外科
新生宝宝的胎垢是指出生时附着在皮肤表面的乳白色或灰白色脂质混合物,主要由脱落的上皮细胞、胎脂、羊水及母体分泌物等组成。
胎垢的主要成分包括胎儿皮脂腺分泌的胎脂、子宫内脱落的角质细胞以及羊水中的蛋白质沉淀物。这些物质在孕期起到保护胎儿皮肤免受羊水浸泡的作用,出生后因环境变化逐渐干燥形成片状或鳞屑样附着物,常见于头皮、耳后、腋窝等皱褶部位。
胎垢属于新生儿正常生理现象,通常无瘙痒或疼痛感。其质地油腻且与皮肤黏附较紧,强行剥离可能导致皮肤损伤。随着新生儿皮脂腺功能逐渐完善,多数在出生后2-4周内自然脱落,期间可能因皮脂分泌出现暂时性增多现象。
清洁时可用温水浸湿纱布轻敷软化,再涂抹少量婴儿油或凡士林帮助溶解,待15分钟后用婴儿专用洗发露轻柔冲洗。禁止使用指甲刮除或肥皂强力清洁,每日护理不超过1次。若合并红斑、渗液等异常需及时就医。
需与脂溢性皮炎相区别,后者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红斑伴黄色油腻鳞屑,可能蔓延至面部和躯干。遗传性鱼鳞病则会出现全身性菱形鳞屑,多伴随掌跖角化。真菌感染常见环状脱屑斑块,需通过真菌镜检确诊。
早产儿因皮肤屏障功能不完善,胎垢可能更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合并特应性皮炎家族史的婴儿若胎垢持续超过6周,建议皮肤科评估。极少数情况下,顽固性胎垢可能提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代谢性疾病。
家长应注意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干燥,选择纯棉透气衣物,避免过度包裹导致出汗。哺乳期母亲适当减少高脂饮食,有助于降低乳汁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若胎垢部位出现红肿、破溃或伴随发热等症状,须立即就医排除感染可能。日常护理中无须使用特殊洗剂,普通婴儿沐浴露即可满足清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