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剑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骨科
腰椎管狭窄症是指腰椎管内空间变窄导致神经受压的疾病,通常由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韧带肥厚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现为腰痛、下肢麻木无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是腰椎管狭窄症的常见原因,可能与长期负重、姿势不良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腰痛伴单侧下肢放射痛。治疗需避免久坐弯腰,可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甲钴胺片、甘露醇注射液等药物缓解症状,严重者需行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骨质增生多见于中老年人,因椎体边缘骨赘形成导致椎管容积减小,常出现晨起僵硬、活动后腰痛加重。可通过热敷理疗改善血液循环,配合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等药物,必要时行椎管减压术。
黄韧带肥厚会使椎管后壁向前突出压迫神经,多与慢性劳损或退行性变相关,典型症状为行走后下肢沉重感。建议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荷,可尝试牵引治疗,若保守治疗无效需手术切除肥厚韧带。
少数患者因先天椎管发育狭小,年轻时可能无症状,随年龄增长易较早出现神经压迫,表现为双侧下肢麻木。此类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MRI监测病情,症状进展时考虑椎管成形术。
腰椎椎体移位会直接缩小椎管横截面积,常见于外伤或峡部裂患者,多伴有腰部不稳定感。需佩戴腰围制动,使用洛索洛芬钠片、乙哌立松片等药物,严重滑脱需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日常应睡硬板床,避免提重物及久坐久站,加强腰背肌锻炼如五点支撑法。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担。若出现排尿障碍或进行性肌力下降须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手术时机导致神经不可逆损伤。定期复查腰椎CT或MRI评估病情进展,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