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鹏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疣状癌主要有三种类型,包括口腔疣状癌、生殖器疣状癌和足底疣状癌。疣状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鳞状细胞癌,生长缓慢且较少转移,但具有局部侵袭性。
口腔疣状癌多发生于颊黏膜、牙龈或舌部,表现为白色或红色疣状突起,表面呈菜花状。长期咀嚼烟草、吸烟或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可能与其发生有关。早期可通过手术切除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氟尿嘧啶软膏、咪喹莫特乳膏和西多福韦凝胶。患者需定期口腔检查,避免刺激性食物。
生殖器疣状癌常见于阴茎、外阴或肛周区域,皮损呈乳头瘤样增生,易与尖锐湿疣混淆。高危型HPV感染是主要诱因,可能伴随瘙痒或出血。治疗可采用电灼术、激光切除,配合使用鬼臼毒素酊、干扰素α2b栓或五氟尿嘧啶乳膏。建议接种HPV疫苗预防,并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足底疣状癌多发生在足跟或跖骨受压部位,表现为厚角质斑块伴中央凹陷,易误诊为跖疣。长期机械摩擦和免疫抑制状态可能促进其发展。治疗需广泛手术切除,术后可辅助使用顺铂注射液、博来霉素注射液等化疗药物。患者应选择宽松鞋袜,减少足部摩擦。
疣状癌患者需注意保持病变部位清洁,避免抓挠或自行处理皮损。日常应戒烟限酒,加强营养摄入,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A/C/E。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观察有无复发迹象。出现皮损增大、出血或溃疡时应及时就诊,不可延误治疗时机。不同类型的疣状癌均需病理确诊,治疗方案的制定应结合肿瘤大小、部位和患者全身状况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