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裂怎样恢复得快一点

2.58万次浏览

张博 副主任医师

张博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骨科

骨裂可通过制动固定、营养补充、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促进恢复。骨裂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长期劳损等因素引起。

1、制动固定

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患肢是骨裂恢复的基础措施。固定时间根据骨折部位和程度不同,通常需要4-8周。上肢骨裂多采用石膏托固定,下肢骨裂可能需要使用拐杖辅助行走。固定期间应避免患肢负重或剧烈活动,防止骨折端移位影响愈合。

2、营养补充

适量增加优质蛋白和钙质摄入有助于骨骼修复。每日可食用牛奶300-500毫升、鸡蛋1-2个、瘦肉100-150克。同时补充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深海鱼、动物肝脏,促进钙质吸收。避免饮酒和过量咖啡因摄入,以免影响骨代谢。

3、物理治疗

急性期48小时后可开始局部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2周后转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在医生指导下可进行超声波、红外线等理疗,帮助消肿止痛。治疗频率通常为每周3-5次,根据恢复情况调整疗程。

4、药物治疗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非甾体抗炎药。骨质疏松患者可能需要补充碳酸钙D3片、阿仑膦酸钠片等抗骨质疏松药物。中成药如伤科接骨片、云南白药胶囊也可辅助治疗,但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5、康复训练

拆除固定装置后应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渐进式功能锻炼。早期以被动关节活动为主,逐渐过渡到抗阻力训练。上肢可进行握力球练习,下肢建议使用平衡垫训练。训练强度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每周3-4次,每次20-30分钟。

骨裂恢复期间需保持均衡饮食,每日保证7-8小时睡眠。戒烟限酒,避免摄入过多盐分。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痂形成情况。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若出现患肢肿胀加剧、皮肤发紫或持续疼痛,应及时就医检查。保持积极心态对康复同样重要,可通过听音乐、阅读等方式缓解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