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蕾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内分泌科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可能出现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骨痛等骨骼改变。这些改变主要由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引起,常见表现有骨量减少、纤维囊性骨炎、骨骼畸形等。患者需通过血钙检测、骨密度扫描等明确病情,治疗需结合药物干预与生活方式调整。
长期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升高会加速骨吸收,导致骨小梁变薄、骨密度下降。患者可能出现腰背疼痛、身高缩短等症状。骨密度检查可显示T值低于负2.5,X线可见椎体压缩性改变。治疗需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同时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制剂如碳酸钙D3片。
严重骨质疏松可能引发轻微外力下的骨折,常见部位为肋骨、椎体和股骨颈。骨折常伴局部肿胀、畸形和功能障碍。X线显示骨折线边缘不整齐,周围伴有骨质疏松征象。除固定患肢外,需使用降钙素注射液调节钙代谢,必要时行甲状旁腺切除术根治病因。
这是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特征性骨病变,表现为骨内多发囊性变和纤维组织增生。患者可能出现局部骨痛、压痛,好发于颌骨、长骨等部位。X线可见边界清晰的溶骨性病灶,需与骨肿瘤鉴别。治疗需控制原发病,严重者可考虑西那卡塞片调节钙敏感受体。
儿童患者可能出现长骨弯曲、鸡胸等骨骼发育异常,成人可见脊柱后凸畸形。这与骨软化、反复微骨折后的异常愈合有关。体格检查可发现关节活动受限、步态异常。除病因治疗外,需配合康复训练矫正姿势,重度畸形需骨科手术干预。
全身性骨痛多呈持续性钝痛,活动后加重,可能伴有近端肌群无力。这与低磷血症导致的肌病和骨膜牵张有关。肌电图可显示肌源性损害,血磷常低于0.8mmol/L。治疗需口服磷酸盐合剂纠正低磷,疼痛明显时可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症状。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应保证每日800-1000毫克钙摄入,选择低磷饮食如鸡蛋、瘦肉等。适度日照有助于维生素D合成,但需避免剧烈运动防止骨折。定期监测血钙、尿钙及骨密度变化,术后患者仍需长期随访骨代谢指标。出现新发骨痛或活动受限时需及时复查影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