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林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无菌敷贴适用于浅表性伤口、擦伤、小面积烧伤、术后切口以及轻微穿刺伤等清洁或污染较轻的伤口。无菌敷贴主要由医用胶布、吸收垫和隔离膜组成,能保护伤口免受外界污染,促进愈合。
无菌敷贴适用于皮肤表层轻微破损,如表皮擦伤或小范围皮肤裂伤。这类伤口通常出血量少,无深层组织暴露。使用无菌敷贴可避免伤口与衣物摩擦,减少二次损伤。敷贴的吸收垫能吸附渗液,保持伤口干燥。若伤口伴有少量渗血,可选择具有止血功能的含药敷贴。
皮肤与粗糙表面摩擦导致的表皮缺损适合使用无菌敷贴。擦伤常见于膝盖、手肘等部位,伤口表面可能沾染灰尘等污染物。使用前需先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再覆盖无菌敷贴。敷贴的隔离膜能阻挡细菌侵入,吸收垫可容纳少量渗液。每日更换敷贴时需观察伤口有无红肿等感染迹象。
一度烧伤或小范围浅二度烧伤可使用无菌敷贴。烧伤部位皮肤发红或有小水疱时,敷贴能缓解疼痛并预防感染。选择透气性好的无菌敷贴,避免压迫水疱。若烧伤面积超过手掌大小或出现皮肤发白、焦痂等深度烧伤表现,则需就医处理。
清洁手术后的缝合切口可覆盖无菌敷贴保护。敷贴能吸收切口渗出的少量组织液,降低缝线摩擦引起的疼痛。更换敷贴时需严格无菌操作,避免触碰切口。若切口出现渗液增多、发热或剧烈疼痛,可能提示感染,应及时就医。
针头或细小尖锐物造成的点状伤口适用无菌敷贴。穿刺伤深度较浅且无活动性出血时,敷贴可防止细菌通过微小创口侵入。使用前需确认无异物残留,并用碘伏消毒。若穿刺物污染严重或伤口持续疼痛,需排查破伤风感染风险。
使用无菌敷贴时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每日观察愈合情况。敷贴被渗液浸透、卷边或污染时应立即更换。避免在化脓性伤口、深部创伤或动物咬伤等污染严重伤口使用无菌敷贴。若伤口出现红肿热痛加剧、渗液浑浊或发热等感染征象,应及时就医处理。日常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促进伤口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