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国哲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肝胆外科
胆囊炎导致胆管扩张的原因主要有胆汁淤积、胆管梗阻、炎症反应、细菌感染、胆道压力增高等因素。胆囊炎可能由胆结石、胆道寄生虫、胆管狭窄等疾病引起,通常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发热、黄疸等症状。
胆囊炎发作时,胆囊收缩功能减弱,胆汁排出受阻,导致胆汁在胆管内淤积。长期胆汁淤积会使胆管壁受到压力刺激,逐渐扩张变形。这种情况多见于慢性胆囊炎患者,可能伴随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治疗需通过抗炎药物如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熊去氧胆酸片等控制炎症,必要时行胆囊切除术。
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时,结石可能移位至胆总管造成机械性梗阻。梗阻后胆管内压力升高,近端胆管被动扩张。此类患者常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等梗阻性黄疸表现。需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梗阻部位,采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或手术解除梗阻。
胆囊炎引发的局部炎症可波及相邻胆管,导致胆管壁充血水肿。炎性介质刺激使胆管平滑肌松弛,管腔代偿性扩张。急性期患者多有寒战高热,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升高。治疗需静脉使用抗生素如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配合解痉药物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
肠道细菌逆行感染可引起化脓性胆管炎,细菌毒素破坏胆管壁弹性纤维,导致胆管扩张。常见致病菌包括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等,患者可能出现休克等全身中毒症状。需根据血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如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严重者需行胆道引流术。
胆囊炎症刺激Oddi括约肌痉挛,使胆汁排出阻力增加,胆道系统内压力持续升高。长期高压状态导致胆管壁结构重塑,形成病理性扩张。这类患者疼痛症状明显,可使用硝酸甘油注射液缓解括约肌痉挛,必要时行胆肠吻合术降低胆道压力。
胆囊炎患者日常应保持低脂饮食,避免油炸食品及动物内脏摄入。规律进食可促进胆汁排泄,减少淤积风险。出现持续性腹痛、皮肤黄染等症状时须及时就医,禁止自行服用止痛药物掩盖病情。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腹部超声,监测胆管恢复情况。注意饮食卫生可预防寄生虫感染导致的胆道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