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晗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胃炎一般不会直接转变为胃癌,但长期慢性胃炎可能增加胃癌发生概率。胃炎发展为胃癌通常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长期炎症刺激、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建议定期胃镜监测。
慢性胃炎患者中仅有少数可能进展为胃癌,这一过程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重要诱因,该细菌会持续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萎缩性胃炎或肠上皮化生等癌前病变。长期高盐饮食、腌制食品摄入过量会加速胃黏膜损伤,吸烟和酗酒也会加重炎症反应。胃息肉或术后残胃炎等特殊群体更需警惕癌变风险。
胃癌发生通常经历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的多阶段过程。遗传因素如CDH1基因突变者癌变概率显著增高,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也需重点监测。胃溃疡反复发作未规范治疗、胃部接受过放射治疗等情况可能加速恶变进程。
胃炎患者应每年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者需规范根除治疗。日常避免进食过热、霉变食物,减少亚硝酸盐摄入。出现持续腹痛、消瘦、黑便等症状时须及时胃镜检查。40岁以上人群可考虑将胃蛋白酶原检测纳入常规体检,高危群体建议每1-2年进行染色内镜或放大内镜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