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肚子鼓鼓的胀气怎么处理

5.11万次浏览

黄玉红 主任医师

黄玉红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婴儿肚子鼓鼓的胀气可通过拍嗝、腹部按摩、调整喂养方式、使用益生菌、热敷等方式缓解。婴儿胀气通常由吞咽空气、乳糖不耐受、肠道菌群失衡、喂养不当、胃肠功能未成熟等原因引起。

1、拍嗝

喂奶后竖抱婴儿,头部靠于家长肩膀,手掌呈空心状从下往上轻拍背部,持续5-10分钟。拍嗝能帮助排出胃内空气,减少因吞咽过多空气导致的腹胀。母乳喂养时需确保婴儿正确含接乳头,奶瓶喂养应选择防胀气奶嘴。若拍嗝后仍频繁吐奶或哭闹,建议家长咨询儿科医生。

2、腹部按摩

在婴儿清醒时,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轻柔按摩腹部,配合婴儿润肤油可减少摩擦。按摩能促进肠蠕动,缓解因肠胀气引起的腹部紧绷感。

3、调整喂养方式

母乳喂养母亲需减少豆类、洋葱等产气食物摄入。配方奶喂养可尝试低乳糖或无乳糖奶粉,并控制单次喂奶量,避免过度喂养。喂奶时保持婴儿头部高于腹部,奶瓶倾斜45度确保奶嘴充满奶液。两餐间可喂少量温水帮助消化。

4、使用益生菌

可遵医嘱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益生菌制剂,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乳糖分解能力。益生菌需用40℃以下温水冲服,避免与抗生素同服。使用后需观察是否出现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

5、热敷

将温热毛巾或暖水袋包裹于干毛巾中,温度控制在40℃以下,敷于婴儿腹部3-5分钟。热敷能放松腹部肌肉,促进气体排出。操作时需避开刚进食后,并持续监测皮肤状况,防止低温烫伤。若腹胀伴随呕吐、血便需立即就医。

日常需记录婴儿排便频率与性状,选择透气棉质衣物避免腹部受压。母乳喂养母亲应保持饮食清淡,避免摄入咖啡因及辛辣食物。若胀气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随发热、拒食、哭闹不止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婴儿至儿科就诊,排除肠套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急症。未明确病因前,禁止自行使用开塞露或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