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与巨幼红细胞贫血的区别

2.75万次浏览

张文同 主任医师

张文同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外科

缺铁性贫血与巨幼红细胞贫血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贫血,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红细胞形态及实验室指标。缺铁性贫血由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则因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DNA合成障碍,表现为大细胞性贫血。

1、病因差异

缺铁性贫血主要由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慢性失血引起,常见于育龄女性、婴幼儿及胃肠疾病患者。巨幼红细胞贫血则因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导致,可能与长期素食、胃肠吸收功能障碍或自身免疫性胃炎有关。两者均需通过血液检查明确具体缺乏物质。

2、红细胞形态

缺铁性贫血的红细胞体积减小,平均红细胞体积低于80fL,血涂片可见靶形红细胞。巨幼红细胞贫血的红细胞体积增大,平均红细胞体积超过100fL,骨髓检查可见巨幼变的有核红细胞。外周血涂片中可见卵圆形大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

3、实验室指标

缺铁性贫血表现为血清铁、铁蛋白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转铁蛋白饱和度下降。巨幼红细胞贫血则显示血清叶酸或维生素B12水平降低,可能出现同型半胱氨酸和甲基丙二酸升高。骨髓象检查可观察到红系细胞巨幼样变。

4、临床症状

缺铁性贫血常见乏力、苍白、匙状甲等表现,可能伴随异食癖。巨幼红细胞贫血除贫血症状外,还可出现舌炎、神经系统症状如肢体麻木或步态不稳。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贫血可能伴有脊髓后索和侧索变性。

5、治疗原则

缺铁性贫血需补充铁剂如硫酸亚铁片、右旋糖酐铁口服溶液,同时治疗原发病。巨幼红细胞贫血需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如叶酸片、维生素B12注射液,恶性贫血患者需终身维持治疗。两种贫血均需调整饮食结构,定期监测血常规。

预防贫血需保持均衡饮食,缺铁性贫血可适量增加红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食物,巨幼红细胞贫血需保证绿叶蔬菜和动物性食品摄入。出现持续乏力、头晕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避免自行补充营养素掩盖病情。治疗期间遵医嘱定期复查血象,调整用药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