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金波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胃疼伴随排便困难可能由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肠梗阻、肠道炎症、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短期内摄入过量辛辣刺激食物或高脂饮食可能导致胃肠蠕动减缓,胃酸分泌异常引发疼痛,同时膳食纤维不足会使粪便干结难以排出。这类情况可通过增加温开水摄入、补充西蓝花等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改善,必要时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软化粪便。
长期精神紧张或作息紊乱可能引发肠易激综合征,表现为胃部隐痛与排便习惯改变,可能交替出现便秘腹泻。建议通过腹部热敷、规律作息调节,医生可能开具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菌群,配合匹维溴铵片缓解肠道痉挛。
机械性肠梗阻可能导致持续性胃绞痛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常见于术后肠粘连或肠道肿瘤压迫。腹部CT可明确诊断,完全性梗阻需禁食并接受肠粘连松解术,部分梗阻可使用甘油灌肠剂辅助通便,同时静脉补充营养支持。
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等慢性炎症可能引起左下腹疼痛伴里急后重感,内镜检查可见肠黏膜糜烂。急性期需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控制炎症,严重时采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静脉治疗,同时需长期随访监测肠道病变。
长期服用含铝抗酸剂或阿片类止痛药可能抑制肠蠕动,表现为胃部不适与顽固性便秘。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如将氢氧化铝凝胶更换为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配合使用聚乙二醇4000散剂改善排便。
日常应注意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温水摄入,主食中掺入燕麦、糙米等粗粮,养成固定时间排便习惯。避免久坐不动,可进行顺时针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若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呕吐、便血等表现,须立即消化内科就诊排除器质性疾病。老年患者及儿童出现该症状时,家长或照护者应密切监测脱水体征并及时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