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甲流感病毒性疾病主要包括甲型H1N1流感、季节性甲型流感以及禽流感等。这些疾病主要由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可能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表现为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
甲型H1N1流感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该病毒在2009年引起全球大流行,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肌肉酸痛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呕吐或腹泻。甲型H1N1流感可通过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治疗上可遵医嘱使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等抗病毒药物,同时需注意休息与隔离。
季节性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H1N1或H3N2亚型引起的常见呼吸道疾病。该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多发生于冬春季节。患者可出现高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部分伴有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表现。病毒通过空气传播,易在人群密集场所暴发。临床常用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连花清瘟胶囊等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
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感染人类所致的人畜共患病。H5N1、H7N9等亚型可导致人类感染,患者多有活禽接触史。临床表现包括高热、咳嗽、呼吸困难等,重症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该病病死率较高,需早期使用帕拉米韦注射液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预防需避免接触病死禽类,注意个人卫生防护。
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是流感病毒感染引发的肺部炎症,多见于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患者除典型流感症状外,可出现气促、胸痛等表现,胸部影像学显示肺部浸润影。该病可能继发细菌感染,需联合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重症病例可能需要氧疗或呼吸机支持治疗。
流感相关脑病是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导致的罕见神经系统并发症,儿童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为高热后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可能与细胞因子风暴有关。诊断需结合脑脊液检查与影像学表现。治疗包括静脉用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等,需在重症监护室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预防甲流感病毒性疾病需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出现流感样症状时应及早就医,确诊患者需居家隔离至症状消失。日常注意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增强体质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高危人群可遵医嘱进行药物预防,但不可替代疫苗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