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科
骨关节炎与类风湿关节炎是两种不同的关节疾病,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症状表现及受累关节特征。骨关节炎通常由关节退行性变引起,多见于负重关节;类风湿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对称性侵犯小关节。
骨关节炎主要与年龄增长、关节劳损或肥胖相关,关节软骨逐渐磨损导致。类风湿关节炎因免疫系统错误攻击关节滑膜引发炎症,可能与遗传、感染等因素有关。前者属于机械性损伤,后者为系统性免疫异常。
骨关节炎表现为活动后关节疼痛加重、休息缓解,晨僵时间短于30分钟。类风湿关节炎的疼痛呈持续性,晨僵超过1小时,伴有明显关节肿胀、疲劳和低热等全身症状。
骨关节炎好发于膝关节、髋关节等负重关节,通常不对称。类风湿关节炎多累及手指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等小关节,呈对称性分布,后期可能导致关节畸形。
骨关节炎X线显示关节间隙变窄、骨赘形成。类风湿关节炎早期可见软组织肿胀和骨质疏松,后期出现关节面侵蚀和半脱位,超声或MRI能发现滑膜增生。
骨关节炎以止痛和功能锻炼为主,常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类风湿关节炎需免疫调节治疗,如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生物制剂如阿达木单抗注射液可用于中重度患者。
两类关节炎患者均需保持适度运动,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控制体重有助于减轻关节负荷,日常可配合热敷缓解僵硬。饮食上建议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三文鱼、核桃等食物。若出现关节持续红肿热痛或活动受限,应及时到风湿免疫科或骨科就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