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术后有什么反应

4689次浏览

侯勇 主任医师

侯勇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创科

骨折术后可能出现疼痛、肿胀、发热、活动受限、局部淤血等反应,属于正常术后恢复过程。术后反应主要与组织损伤修复、炎症反应、固定装置刺激等因素有关,通常1-2周内逐渐缓解。

1、疼痛

术后48小时内疼痛较明显,与手术创伤、骨膜刺激及炎症介质释放有关。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缓解。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搏动性疼痛需警惕感染。

2、肿胀

手术部位及远端肢体可能出现水肿,因血管损伤导致组织液渗出所致。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配合冰敷可减轻肿胀。若肿胀伴随皮肤发亮、麻木需排除深静脉血栓。

3、低热

术后3天内体温37.5-38℃多为吸收热,与坏死组织吸收相关。超过38.5℃或持续发热需排查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可配合物理降温并监测血常规指标。

4、关节僵硬

长期固定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表现为主动活动障碍。拆除外固定后需逐步进行踝泵运动、直腿抬高等康复训练,必要时使用关节松动术改善活动度。

5、皮肤异常

内固定物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紧绷感或金属过敏反应,表现为红斑、瘙痒。石膏固定者需观察肢端血运,出现压疮应及时调整外固定。过敏体质者需告知医生选择生物相容性更好的植入材料。

骨折术后应保持切口干燥,遵医嘱定期换药和复查X线。饮食需增加蛋白质如鱼肉蛋奶,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促进骨痂形成。康复期避免患肢过早负重,循序渐进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如出现剧烈疼痛、伤口渗液、肢体苍白等异常情况需立即就医。术后6-12周根据愈合情况逐步恢复日常活动,定期随访评估骨折愈合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