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主任医师 抚顺市中医院 中风科
孩子晚上突然呕吐拉肚可能由饮食不当、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食物过敏、轮状病毒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补液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建议家长及时观察孩子症状变化,必要时就医检查。
孩子进食过多生冷、油腻或变质食物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引发呕吐腹泻。表现为呕吐物含未消化食物、腹痛后排便。家长需暂停固体食物6小时,少量多次喂口服补液盐,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消旋卡多曲颗粒等药物保护胃肠黏膜。
病毒感染可能引起胃肠功能紊乱,伴随低热、鼻塞等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腹泻呈水样便。家长需保持室内通风,用温水擦拭孩子身体降温,可遵医嘱服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利巴韦林颗粒、布拉氏酵母菌散等药物。
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胃肠黏膜急性炎症,出现频繁呕吐、蛋花样便。家长需采集大便标本送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肟颗粒、蒙脱石散等药物,呕吐严重时需静脉补液。
牛奶、鸡蛋等过敏原可能诱发胃肠道变态反应,常伴皮肤红斑或瘙痒。家长需记录饮食日记,回避可疑过敏原,可遵医嘱口服氯雷他定糖浆、西替利嗪滴剂、蒙脱石散等药物缓解症状。
轮状病毒侵袭小肠上皮细胞会导致大量水样便,易引发脱水。典型表现为先吐后泻、大便呈米汤样。家长需监测尿量,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Ⅲ,可遵医嘱使用干扰素α2b栓、蒙脱石散、消旋卡多曲颗粒等抗病毒药物。
孩子呕吐腹泻期间,家长应保持孩子口腔清洁,每次呕吐后用温水漱口。饮食从米汤、稀粥开始逐步过渡,避免高糖高脂食物。注意观察精神状态、尿量和体温变化,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嗜睡或8小时无尿等情况需立即就医。恢复期可适当补充锌制剂帮助肠黏膜修复,日常注意培养孩子饭前洗手习惯,避免进食隔夜或路边摊食品。